临江仙 过甫里访许子逊

过了矾清路,三篙浅水,一片凉风。
傍沙觜、烟村面面疏枫。
幽踪。
问刍酒瓮,焙茶灶、往事都空。
蘋花暝,有绿头绣鸭,飞过湖东。
诗翁。
罢官归隐,老去长伴耕农。
管渔庄蟹舍,豚栏牛宫。
从容。
记袁江上,孤舟里、愁听征鸿。
乡园好,且同携短棹,吟遍吴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过甫里访许子逊》是清朝王昶的作品,收录于《四库全书》。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园林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王昶(1725年9月4日—1806年),字德甫,号述庵,江苏青浦人。他是清朝乾隆十九年的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辞官后他主讲了娄东、敷文两书院,并深受学者们的喜爱。
  1. 诗歌原文
    过了矾清路,三篙浅水,一片凉风。傍沙觜、烟村面面疏枫。幽踪。问刍酒瓮,焙茶灶、往事都空。蘋花暝,有绿头绣鸭,飞过湖东。诗翁。

  2. 诗歌赏析

  • 此诗以“数叠小山亭馆静”开篇,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园林景象。诗人通过对园林中景物的细致观察,展现了其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
  • 接下来的诗句“画楼风月想重临。琵琶金凤语,长笛水龙吟”,则是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向往。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细腻的笔触,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情感。
  1. 写作背景
  • 该诗作创作于清朝乾隆十九年,王昶作为当时的进士,被授以内阁中书之职,并官至刑部右侍郎。然而,在晚年,他选择辞官归隐,继续从事教育和学问。

《临江仙·过甫里访许子逊》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而且反映了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王昶个人文学创作的佳作,也是清代文人诗词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