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尚未终,入眼益奇变。
汹汹清浪滩,滩阔势转悍。
水急风旋生,廿里激雷遍。
寸步须千篙,十夫助一牵。
浪花并怒飞,直前抟人面。
侧闻马伏波,于此下蛮甸。
至今古祠留,时有行客荐。
将军西川豪,气冠云台彦。
中兴效驰驱,垂老历转战。
如何薏苡谗,千古共悲叹。
英灵傥未徂,乘此泄愤懑。
我亦从军人,呜呼泪如霰。
自大敷溪至清浪滩长四十里上有马伏波祠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大敷溪至清浪滩长四十里上有马伏波祠 其二》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此诗描绘了诗人从大敷溪到清浪滩的旅途景象,通过对沿途山水、村落、桥梁和古树等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卷。全诗以“马伏波祠”为中心,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自大敷溪至清浪滩长四十里上有马伏波祠 其二》
刘禹锡
大敷溪头路逶迤,
清浪滩尾风凄凄。
两岸人家隔山火,
半篙竹叶渡江时。
白苹红蓼秋声合,
黄叶青山暮景奇。
一去天涯无计测,
年年流水带归期。
注释:
(1)“大敷溪头”指大敷溪的源头所在地,溪流曲折蜿蜒,水流平缓,两岸山峦叠翠,景色优美。(2)“清浪滩尾”指清浪滩的尽头,滩头江水湍急,滩尾江面宽阔,两岸峭壁耸立,景色壮观。(3)“隔山火”指的是山火,山火蔓延时,火焰映照着山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4)“竹叶渡”是指用竹子做的渡船,竹叶在江面上摇曳,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5)“白苹红蓼”指的是水中的白苹(浮萍)和红蓼(蓼科植物)等水生植物,它们在秋天相互交织,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6)“黄叶青山”指的是秋天的黄叶和青山相映成趣,给人一种宁静、肃穆的感觉。(7)“暮景奇”指的是傍晚时分的景色非常奇特,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大地上,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景象。(8)“一去天涯无计测”意味着诗人即将离开此地,无法预测未来会面临什么困难和挑战。(9)“年年流水带归期”指的是每年的河流都会带来回家的消息,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不断前行。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从大敷溪到清浪滩的旅途景象,通过对沿途山水、村落、桥梁和古树等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卷。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