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某翁

仙逝三春,樾荫忽倾悲我甚;
身羁千里,萍踪未定哭君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某翁》是清代诗人王德馨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情怀念和哀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者介绍:胡寅(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著作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注叙古千文》、《斐然集》等。

  2. 诗歌原文:慈祥令淑禀於天,宗族闺门共仰贤。中馈克修惟六二,义方能教亦三迁。艺萱无复忘忧日,种柏行看合抱年。旧欲升堂今已矣,大招成些重凄然。

  3. 诗歌内容解析:首联“慈祥令淑禀於天,宗族闺门共仰贤”描绘了逝者在宗族和家庭中的高尚品德和崇高地位,展现了其在众人心中的形象。颔联“中馈克修惟六二,义方能教亦三迁”则表达了逝者在家庭和生活中所展现出的才能与德行,以及他教导子孙的方式。颈联“艺萱无复忘忧日,种柏行看合抱年”则是对逝者生前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的赞美,暗示了他对家庭的贡献和对生活的热爱。尾联“旧欲升堂今已矣,大招成些重凄然”则流露出诗人对逝者离去的悲痛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对其美好品质的回忆与怀念。

《挽某翁》不仅是一首表达哀悼和怀念之情的诗歌,也是对逝者一生品德和影响的回顾与赞颂。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逝者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精神和对长辈的尊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