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岳忠武庙

强弓手挽雅歌娴,未许韩刘伯仲间。
谁使朱仙回玉帐,转愁雪窖有刀环。
长城自坏天难问,半壁偏安主厚颜。
遗庙近邻嵇绍墓,灵旗风静古碑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岳忠武庙”是一首描写岳飞庙的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俞樾:俞樾,字季鹿,号南江,清代学者、文学家,尤精于经学和史学。他的作品以考据翔实著称,尤其在《清儒学案》中,收录了众多清代儒学大家的学术成就与生平事迹。俞樾的诗作同样受到后世的认可,其诗歌作品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有所表现。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十年阃外枕雕戈,奈此秦头压日何。南渡君臣生气少,东窗夫妇杀机多。”
  • 翻译:十年来,在边疆之外,枕着雕琢过的长戈,无奈这些敌人如同头上悬挂的利剑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南渡后的宋朝君臣虽然有一股生气,但更多的是无力回天的悲哀;而南宋时期东窗事发的权臣夫妇之间的争斗更是让人感到心寒。
  1. 诗词赏析
  • 主题表达:俞樾在此诗中通过对岳飞庙的描绘,表达了对于英雄岳飞的怀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岳飞作为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以其坚定的民族精神和高超的军事才能,为抵抗金兵入侵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的悲剧命运也反映出南宋朝廷内部的腐败和无能。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此诗创作于清初时期,当时的社会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北方的少数民族多次南下侵扰中原地区,使得中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人们自然会更加怀念那些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英雄人物。
  1. 名家点评
  • 王峻评价:王峻在《谒岳忠武庙》一诗中对岳飞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岳飞是一位技艺高超、勇猛无畏的武将。他的诗作充满了对英雄岳飞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 李慈铭评价:李慈铭在《国朝诗人征略》中对俞樾的诗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的作品不仅考据严谨,而且在艺术性上也有一定的造诣。他认为俞樾的诗作能够很好地结合传统文学的审美趣味和现实社会的需求。
  1. 轶事典故
  • 岳飞的遗愿:岳飞在去世前曾留下遗言,希望将自己的遗体安葬在长江之滨,以表达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乡的眷恋。这一遗愿体现了岳飞作为一名将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 岳飞庙的建立:为了纪念岳飞,后人在其故地建立了岳飞庙,以示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尊敬和怀念。岳飞庙不仅是一座供奉岳飞神像的地方,更是一个承载着无数人对英雄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1. 作品赏析鉴赏
  • 艺术风格:此诗在艺术风格上追求简洁明快,语言清新脱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氛围的古战场之中,让人们仿佛亲眼目睹了那场激烈的战斗。

“谒岳忠武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历史的诗作。通过对其作者、原文、译文以及赏析的详细解读,可以看到这首作品不仅仅是对岳飞英勇事迹的缅怀,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发扬。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