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高下入清秋,林木萧萧叶有声。
回首西风几兴废,夕阳古寺是梁城。
吴时风景楚郊原,终古青山对郭门。
舰浦萧条陈郡废,寒鸦数点集孤村。
子城仍是旧时军,雉堞参差锁暮云。
惆怅九原不可作,刘伶坟对杜康坟。
遥塘飒飒响寒芦,觌面双峰近可呼。
独自归云庵外立,一钩新月照前湖。
登城古咏
介绍
《登城古咏》是清代王序宾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历史感、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古代建筑及其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
诗的首联“楼台高下入清秋,林木萧萧叶有声”描绘了一幅深秋季节的宁静景象,楼台在秋风中显得格外高远而孤寂,树木的萧萧声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这一联不仅营造出了一种秋天的氛围,更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隐喻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兴废。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感的场景之中,让人们不禁思考起过去与现在的联系。
诗的中间两联“回首西风几兴废,夕阳古寺是梁城”,通过对“夕阳古寺”、“梁城”等历史遗迹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过往辉煌文明的怀念。这些古迹不仅仅是物理的存在,更是文化传承的象征,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和情感。这种对历史的回顾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尊敬,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思考。
诗的末联“惆怅九原不可作,刘伶坟对杜康坟”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英雄人物的追忆以及对历史英雄的无限感慨。这里的“九原”指的是已故之人的墓地,而“刘伶”和“杜康”则是历史上著名的酒仙,象征着超凡入世的生活态度与豪放不羁的精神。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不仅赞美了这些历史人物的风采,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建筑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历史人物的缅怀,展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还激发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这种情感的共鸣不仅是对过去的纪念,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希望后人能够继承并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登城古咏》不仅是对古代建筑和文化景观的赞美,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回顾和文化反思。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提升文学素养,还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