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书(乙丑)

一年一度秋阳好,日曝残编蠹不生。
第恐英华收吸尽,令人无计用聪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晒书》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散文作品。此文以作者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因“议大礼事件”被廷杖三十,削籍为民后,在四川新都县老家的家中,将所藏书册一一晾晒的情景为题材,抒发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全文语言平易质朴,情感深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原文如下:

余自乙丑之春三月念兹在兹,起视高柳,始知夏初。乃作晒书堂于后圃,又小筑数椽以为居。堂既成,又复用旧基,前辟四窗如月之满,后结三垣如半月之圆。窗窗皆实,垣垣皆通。虚则风来,通则气接。当窗则竹树山石,一望入目;当垣则花木清樾,半入轩户。窗中远岫千寻,垣外长林万顷。疏帘淡月,交相掩映。夜静水空,鱼龙潜跃。

余常爱此境,每至暑月,辄取书曝焉。或坐或卧,或立或倚,亦无所为,漫借我适意。若其喜读书者,便可以观鉴古今,吟赏性情,可与闲谈雄辩,可与佳宾论文。若其喜游览者,即无过一日之游而足矣。此外,则经史子集、百家之作,非秦、汉、晋、隋、唐、宋、元之书,不阅也。

故吾辈之视书也,如行路之人,必择胜地而后行。犹且择地而处,择日而游,何异吾曹择书而读也?然而书非有择焉,亦犹人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