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方叔之官山海

翩翩黄叔度,揖我向榆关。
半刺今为政,长城无限山。
扶余潮信外,孤竹夕阳间。
重镇当年地,茫茫古戍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黄方叔之官山海》是清代王士祯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戏曲理论家、诗论家,有“神韵派”代表人物之称。王士祯早年以诗歌闻名,其诗作风格清丽澄淡;中年时转为苍劲有力,其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1. 作品原文
  • 翩翩黄叔度,揖我向榆关。
  • 半刺今为政,长城无限山。
  • 扶馀潮信外,孤竹夕阳间。
  • 重镇当年地,茫茫古戍闲。
  1. 作品注释和赏析
  • 《送黄方叔之官山海》是一首送别诗。王士禛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赴任的祝贺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成就的美好祝愿。
  • 全诗通过对黄方叔赴任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壮美的画面。从黄河边的榆关到长城内外的无限山峦,再到孤竹山下夕阳下的古戍,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
  • 诗中的“扶余潮信外,孤竹夕阳间”等句子,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 此外,王士祯在诗中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期待,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美丽的送别诗,也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赠言诗。
  1. 写作背景
  • 《送黄方叔之官山海》创作于清朝初年,此时正值国家动荡不安、社会变革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王士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个人对友人的祝福。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坚守。
  1. 文学价值
  • 作为清代“神韵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王士禛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极高的成就。《送黄方叔之官山海》不仅展现了王士禛的文学才华,也成为了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该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王士祯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手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 相关评析
  • 在《渔洋山人精华录》中对这首诗进行了详细的评析。评析认为王士禛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将自然的美景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国家的忧虑。

《送黄方叔之官山海》作为清代诗人王士祯的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也可以深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