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他乡客,新知共白头。
一春高士卧,几日小山留。
讲树云移榻,书声月到楼。
何时能过我,杯酒话绸缪。
晤周琴轩主张定一西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晤周琴轩主张定一西席》是清代诗人牛焘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牛焘,字涵万,丽江人,拔贡生,历任镇沅、安宁、邓川、罗平教官。牛焘有《寄秋轩稿》,家饶于赀而标寄萧然,蓄一雷氏琴,自谱新曲被之弦轸。这首诗表达了牛焘对友人周琴轩的敬仰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诗歌的开头“萍水他乡客,新知共白头”描绘了诗人与周琴轩的初次相识,以及他们共同度过的岁月。这里的“萍水他乡客”意味着他们虽然身处异地,但彼此成为了彼此的知己。“新知共白头”则表明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超越了年龄和时间的界限。
诗歌的中段“一春高士卧,几日小山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周琴轩的生活状态。这里“高士”一词指的是高尚的学者,“小山”则可能是指诗人自己的住所或周琴轩的居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周琴轩生活状态的羡慕,同时也反映了他们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诗歌的后半部分“讲树云移榻,书声月到楼”则具体描写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讲树云移榻”描绘了他们一起学习的场景,“书声月到楼”则表达了他们一起读书时月光洒在楼上的情景。这一部分不仅展现了他们学术上的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在生活中相互陪伴的情感。
诗歌以“何时能过我,杯酒话绸缪”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与周琴轩重逢的期待。这句诗中的“杯酒话绸缪”暗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相聚时刻的憧憬。
《晤周琴轩主张定一西席》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友情珍视的作品,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情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牛焘对周琴轩的敬仰之情,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