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宁道中

翠阜蜿蜒稻垄西,柴门芳草雨初齐。
牧童枕笠卧看犊,村女持竿行逐鸡。
盖井树阴凉可坐,出墙李熟落成蹊。
斜阳画出关山路,古木蝉声瘦马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崇宁道中》是一首由清朝诗人毛澄创作的古诗,收录于《古诗论诗词》网站。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创作背景:《崇宁道中》的创作时间与地点并不明确,仅知是在清代,具体作者为毛澄。诗中的“猗氏往蒲州道中”暗示了毛澄可能曾经经过或游历过这些地方。诗的内容和风格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旅途、自然景观以及历史遗迹的感悟和思考。
  2. 艺术手法:《崇宁道中》运用了典型的中国古典诗歌的表达方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情感。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此外,诗的节奏韵律也被精心安排,使得整首诗在读起来朗朗上口。
  3. 文学价值:《崇宁道中》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流传下来,它还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它展示了毛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同时,该诗也可能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文化和审美倾向的窗口。

《崇宁道中》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诗,不仅是对作者毛澄个人创作能力的一种体现,更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欣赏这首诗,可以进一步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崇宁道中》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文学史上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