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逞疏狂自笑愚,头衔别署号诗臞。
岂因世态翻新样,肯为人嘲换故吾。
得句不妨呼郑婢,爱才直欲拜萧奴。
芙蓉不与春争艳,甘向秋江傲影孤。
癸未四十述怀八首 其五 (乙丑)
介绍
《癸未四十述怀八首其五乙丑》是明代文人陈子龙的作品。此诗作于明亡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民族未来的深深期盼,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甲申五月十三日,余自京师出,至德州而病。初六日,疾甚,不能起,遂移舟下流,泊于清江浦。十六日,疾少间,乃复上船而南行。十七日至盱眙。十九日,余病大愈,遂与友人游于江上。二十日,抵瓜洲,过金山寺。二十一日,余病少痊,遂游于金山。二十二日,余病益剧。二十三日,夜半,余卧舟中,忽闻水声潺潺,若有物从床下出之者。余视之,见一人长丈余,衣黄衣,戴冠帽,持一竹筒。其人谓余曰:“公欲渡江乎?”余答曰:“然。”其人遂以手推余,而身随之。
二十四日,余病益甚。二十五日,夜半,余卧舟中,忽闻水声潺潺,又有物从床下出之者。余视之,见一人长丈余,衣黄衣,戴冠帽,持一竹筒。其人谓余曰:“公欲渡江乎?”余答曰:“然。”其人遂以手推余,而身随之。
二十六日,夜半,余卧舟中,忽闻水声潺潺,又有物从床下出之者。余视之,见一人长丈余,衣黄衣,戴冠帽,持一竹筒。其人谓余曰:“公欲渡江乎?”余答曰:“然。”其人遂以手推余,而身随之。
二十七日,夜半,余卧舟中,忽闻水声潺潺,又有物从床下出之者。余视之,见一人长丈余,衣黄衣,戴冠帽,持一竹筒。其人谓余曰:“公欲渡江乎?”余答曰:“然。”其人遂以手推余,而身随之。
二十八日,夜半,余卧舟中,忽闻水声潺潺,又有物从床下出之者。余视之,见一人长丈余,衣黄衣,戴冠帽,持一竹筒。其人谓余曰:“公欲渡江乎?”余答曰:“然。”其人遂以手推余,而身随之。
二十九日,夜半,余卧舟中,忽闻水声潺潺,又有物从床下出之者。余视之,见一人长丈余,衣黄衣,戴冠帽,持一竹筒。其人谓余曰:“公欲渡江乎?”余答曰:“然。”其人遂以手推余,而身随之。
三十日,夜半,余卧舟中,忽闻水声潺潺,又有物从床下出之者。余视之,见一人长丈余,衣黄衣,戴冠帽,持一竹筒。其人谓余曰:“公欲渡江乎?”余答曰:“然。”其人遂以手推余,而身随之。
以上是《癸未四十述怀八首其五乙丑》的原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明亡之际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盼,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