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峰绝顶碧烟拖,绀殿琳宫信步过。
泉石争鸣琴绿绮,云峰齐插髻青螺。
四围春色来天外,千古诗情此地多。
一览已穷吴楚阔,欲随江水溯岷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茅峰绝顶碧烟拖,绀殿琳宫信步过。
泉石争鸣琴绿绮,云峰齐插髻青螺。
四围春色来天外,千古诗情此地多。
一览已穷吴楚阔,欲随江水溯岷峨。
与诸晋昭诸公游九龙山二首 其二 (乙丑)’是清代诗人方仁渊所作,这首诗描绘了九龙山的壮丽景色和作者与同僚共游时的愉悦心情。
在这首诗中,“茅峰绝顶碧烟拖,绀殿琳宫信步过。泉石争鸣琴绿绮,云峰齐插髻青螺。”描述了登上山峰时所见之美景。诗人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美景的热爱。
“四围春色来天外,千古诗情此地多。一览已穷吴楚阔,欲随江水溯岷峨”则进一步展现了九龙山的自然风光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这里的“春色”和“诗情”,都暗示了九龙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宝库,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方仁渊的《与诸晋昭诸公游九龙山二首·其二》不仅展示了九龙山的自然美,也表现了作者的文人情怀和对友情、历史的思考。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在游览自然美景时所体会到的愉悦与感慨,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及其在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