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菊二首 其一 (乙丑)

野圃霜高九月天,疏枝繁蕊满篱边。
陶家酒熟花应笑,杜老诗多句欲仙。
鏖战西风秋作骨,冷笼细雨淡凝烟。
深杯此日休辞醉,再到重阳又一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菊二首 其一(乙丑)”是清代方仁渊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深秋时节欣赏菊花的愉悦心情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方仁渊为清末近现代初的文学家,其作品多表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方仁渊的作品风格细腻、情感真挚,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 在艺术手法上,他擅长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出景物的内在美和作者的情感世界。
  1. 诗歌原文
    野圃霜高九月天,疏枝繁蕊满篱边。陶家酒熟花应笑,杜老诗多句欲仙。鏖战西风秋作骨,冷笼细雨淡凝烟。深杯此日休辞醉,再到重阳又一年。

  2. 诗歌赏析

  • 这首诗以菊花为题材,通过对菊花盛开的景象进行细致的描绘,展现了菊花的美丽与坚韧。
  • 诗中的“鏖战西风秋作骨”形容秋风强劲,仿佛能磨砺人的意志。而“冷笼细雨淡凝烟”则描绘出一幅细雨绵绵、烟雾缭绕的画面,给人一种静谧而又深远的感觉。
  •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即在逆境中依然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1. 文化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乙丑年的一个小春,即农历九月,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此时,作者与伯兄共同赏菊,并因此产生了感怀之情。
  • 菊花在中国文学中常被赋予高尚品质的象征意义,如菊花的高洁、坚强等。这首诗通过描写菊花的美丽与坚韧,传达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逆境的乐观态度。

《咏菊二首 其一(乙丑)》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篇,更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