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张丙炎挽李鸿章母联

以首揆奉耄耋亲,汉廷视冯勤,唐室视赵隐;
颁手诏表珩璜德,义方征左氏,淑慎征毛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代张丙炎挽李鸿章母联》是方浚师创作的一副对联。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副对联: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代张丙炎挽李鸿章母联》的作者是方浚师,字子严,号梦簪。方浚师生活在清朝末年,其生平跨越了清末民初的历史阶段。方浚师在多个历史时期担任过不同的官职,包括内阁中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等,并曾著有《蕉轩随录》《蕉轩续录》等诗集。
  • 创作动机:对联的创作多出于应景或寄托情感的需要,而方浚师可能因为对李鸿章及其母亲的感情,或是希望借此抒发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期望,创作了这副对联。
  1. 内容解读
  • 上联解析:“以首揆奉耄耋亲”中的“首揆”指代的是清朝的首席大学士或内阁首辅,相当于现在的宰相。此处意指李鸿章作为当时的首揆,承担起了国家重任。同时,“奉”表示尊敬之意。“汉廷视冯勤”指的是汉代的冯唐,因其勤奋著称,此处借喻李鸿章的勤政为民。“唐室视赵隐”则是指唐代的赵普,因谨慎被后人称颂。这两处都表达了对方浚师对于国家栋梁的期望和赞扬。
  • 下联解析:“颁手诏表珩璜德”中的“颁手诏”是指帝王颁发的诏书,这里象征着国家政策的宣布和执行。“表珩璜”则是古代玉器装饰,用以比喻品德高洁。“义方征左氏”中的“左氏”通常指左丘明,春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此处借指道德教育。最后“淑慎征毛诗”中的“毛诗”指的是《诗经》,毛诗为儒家经典之一,这里强调的是文化教育的传承。整个下联通过典故和比喻,赞美了李鸿章母亲的品德与教养。
  1. 艺术价值
  • 修辞手法:这副对联巧妙地使用了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整副对联在结构上严谨,形式上对称。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在简洁的语言中体会到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 意象运用: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汉廷视冯勤”中的冯唐和“唐室视赵隐”中的赵普,方浚师赋予了这些历史人物以鲜活的形象,使得对联更加生动有趣。
  1. 情感表达
  • 爱国情怀:方浚师作为一个生活在晚清时期的文人,其对国家的关心和担忧贯穿在其作品中。这副对联不仅表现了他的个人感情,更是反映了那个时代普遍的社会情绪和国家责任感。
  • 家族荣誉:通过赞颂李鸿章的母亲,方浚师也在间接地肯定了李鸿章的成就和地位。这种家族荣誉感的表达,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门第和血统的传统观念。

《代张丙炎挽李鸿章母联》不仅是一副对联,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体现,它承载着方浚师的个人情感、时代背景以及对于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关注。通过对这副对联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