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岩寺示宗公后人

清原分席到浮山,四代传灯到祖关。
再活荆条微妙叶,重开莲叶证生还。
幢悬法荫云千壑,锡挂松枝水一湾。
冈上枲华岩下桂,参天苍翠许同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华岩寺示宗公后人》是一首清代诗人方正璆所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华岩寺及其历代宗师的描述,传达了对佛教传承和修行的尊重与向往。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及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方正璆,字序左,号五峰,是清代桐城人,有《五峰集》等作品流传。
  • 创作时间:《华岩寺示宗公后人》创作于康熙年间,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佛教文化的热爱与敬仰。
  1. 诗歌内容概述
  • 寺庙象征:诗中的“华岩寺”不仅仅是一个地点,它象征着佛教的深厚底蕴和修行者的归宿之地。
  • 宗师影响:诗中提到的“四代传灯到祖关”,表达了禅宗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对先贤的尊崇。
  • 自然景观:诗中描绘了华岩寺周围的自然风光,如“幢悬法荫云千壑,锡挂松枝水一湾”,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
  1. 诗歌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通过具体的意象如“荆条微妙叶”、“莲叶证生还”,诗人不仅描绘了景色,更蕴含了深刻的佛学哲理。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律,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审美特点和表达技巧。
  • 文化内涵:诗中融入了大量的佛教文化元素,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
  1. 诗歌的历史地位
  • 尊称来源:诗中所提到的华岩寺被尊为开山祖师,这反映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 后世影响:该诗不仅在当时受到推崇,其影响力也延续至今,成为研究佛教文化和文学的重要文献。

《华岩寺示宗公后人》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现在,传统与现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韵味和佛教文化的精神内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