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惠山

拨云上高岭,云浮岭飞动。
磴滑趾不容,手藉藤萝控。
雨声杂松风,澎拜怒涛涌。
行行崖岫间,翠湿衣袂重。
回顾下山路,落叶飞鸟送。
寻寺谋憩踪,隔竹钟鱼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中登惠山》是一首由清朝诗人尤钧创作的诗,描绘了作者在雨中登上惠山时所见到的景象。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尤钧,字大章,号啸轩,清代无锡人,幼政举业,工文擅诗,早卒,所剩惟闲窗剩稿一卷。
  1. 作品原文
    拨云上高岭,云浮岭飞动。磴滑趾不容,手藉藤萝控。
    雨声杂松风,澎拜怒涛涌。行行崖岫间,翠湿衣袂重。
    回顾下山路,落叶飞鸟送。寻寺谋憩踪,隔竹钟鱼讽。

  2. 创作背景
    尤钧生活在清朝乾嘉年间的无锡,他是一位诗人。虽然早年就因病早逝而没有留下更多的作品,但在《雨中登惠山》这首诗中,他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

  3. 作品赏析

  • 艺术技巧:尤钧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的惠山景色,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雨雾缭绕的高岭之上。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动词,如“飞动”、“腾涌”等,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动感,让人感受到了雨势之猛和山峰之峻。
  • 情感表达:通过对雨中登山所见的自然景观的描写,尤钧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特别是在诗的最后一部分,作者通过对落叶和飞鸟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沉思。
  1. 写作背景
  • 尤钧生活在清朝乾嘉年间的无锡,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尤钧作为宋尤袤19世孙,自幼接受儒家教育,擅长文辞,但不幸早年去世。他的诗作虽不多见,却以其独特的风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 文学价值
  • 《雨中登惠山》不仅展现了尤钧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作为清代的文学作品,它为后人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的重要窗口。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修养,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影响传承
  • 《雨中登惠山》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许多后来的学者和读者所熟知和研究。它不仅是尤钧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清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同时,它也激发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雨中登惠山》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和研究清代诗歌艺术的重要文献。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我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和艺术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