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堤垂杨尽凋残,风透颓垣面面寒。
只有鸬鹚能适意,莽随新水上沙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两堤垂杨尽凋残,风透颓垣面面寒。
只有鸬鹚能适意,莽随新水上沙滩。
《春日由泻水桥至齐山》是清代诗人孔尚大创作的一首诗。
孔尚大,字五若,是顺康间布衣,他的《道园诗词集》记录了他的创作生涯。诗作本身不仅反映了孔尚大的文学才华,同时也展现了清代末期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感受及其内心世界的思考。
《春日由泻水桥至齐山》作为这首诗的全文为:两堤垂杨尽凋残,风透颓垣面面寒。只有鸬鹚能适意,莽随新水上沙滩。此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春天泻水桥到齐山的景色,通过对杨柳、颓垣以及鸬鹚等元素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寂、落寞的情感氛围。诗中运用了“垂杨尽凋残”和“风透颓垣面面寒”这样的意象,描绘了春日景象的萧瑟感伤。而“只有鸬鹚能适意,莽随新水上沙滩”则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生命力量的赞叹,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通过《春日由泻水桥至齐山》,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清代诗人孔尚大的文学才华,更可以从中窥见当时社会环境对个体情感和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