葭管灰旋万象新,东风吹彻海天春。
会须遍播阳和意,岛屿民皆击壤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葭管灰旋万象新,东风吹彻海天春。
会须遍播阳和意,岛屿民皆击壤民。
《乙丑1745立春得春字其二》是中国明代诗人杨慎的一首七言律诗,作于1745年(乾隆十年)农历立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人生哲理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
首两句:“甲子开年春已来,乙卯立春雪未回。
甲子开年春已到,乙卯立春雪犹在。” 这里“甲子”和“乙卯”分别是干支纪年的两种方法,其中“甲子”代表120年为一周期,而“乙卯”则表示每60年一个周期。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干支纪年法的不同特点,表达了岁月流转的无常与变化。同时,“春已到”与“雪犹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自然界的春天虽然到来,但冬天的寒冷并未完全退去,象征着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第三四句:“谁将春色归人国,独向梅花发一枝。” 这里“梅花”象征着坚韧不拔、高洁傲岸的品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象征元素。诗人在这里借梅花之花,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独向梅花发一枝”也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孤独感和不屈的精神。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