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吾何有,荣枯事尽删。
神常游物外,名恐落人间。
流水一声磬,夕阳数点山。
闲身倚枯树,伫看鸟飞还。
棕竹新添杖,扶来步步安。
浑如得老友,从此共盘桓。
天地孤身在,冰霜白发寒。
一编写情性,只可自家看。
独树堂散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独树堂散怀”是清代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僧人元祚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作者简介:元祚,清代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僧,生平不详。据《冬日同何似公李伯襄仁伯定国安国舍弟有开探梅驼山分赋·其二·得风字》一诗中的“明朝 · 伍瑞隆”所述,他的生卒年及俗姓均不详,大约公元1695年前后在世。元祚的字木文,号鹤舟,湖广云梦(今湖北省云梦县)人。
作品原文:在阅读了有关元祚及其诗作的详细介绍之后,接下来将重点解读《独树堂散怀》这首诗。全诗如下:
独树堂散怀,静观山水间,
曲水慈云石,芗风御苑花。
昙猷桥畔别,烟树思无涯。
创作背景:元祚作为一位出家的僧人,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佛教哲理和禅宗思想。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和修行的独特理解。整首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和哲理。
作品赏析鉴赏:元祚的这首《独树堂散怀》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还体现了他深厚的佛学修养。通过阅读和欣赏此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位古代文人如何将诗歌与禅宗哲学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同时,这也让我们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和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
元祚的《独树堂散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哲思的好诗,也是一部能够反映出清代文人文化素养和精神世界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