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游黄山留别友人

孤舟明日发,再宿皎公房。
莫惜通宵坐,悬知此别长。
草花黏露重,山色入春黄。
遥指丹台月,心期一片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游黄山留别友人》是明末诗人读彻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即将远行的孤舟、再宿于皎公房的场景,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孤舟明日发,再宿皎公房。莫惜通宵坐,悬知此别长。
    草花黏露重,山色入春黄。遥指丹台月,心期一片霜。

  2. 诗歌解析

  • 孤舟与再宿:描述了诗人准备启程前往黄山的情景,“孤舟明日发”,意味着明天就要开始一段旅程;“再宿皎公房”则表达了诗人在离开之前,选择在皎公房多停留一晚,以此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 情感表达:通过“莫惜通宵坐,悬知此别长”传达出诗人对这次分别深感不舍的情感,同时也显示出他对友谊的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望。
  • 自然景观:诗中的“草花黏露重,山色入春黄”生动描绘了黄山的自然风光,草花沾满了露水显得更加饱满,而春天的山色也呈现出金黄色,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
  • 象征意义:诗句中的“丹台月”可能象征着高洁或纯洁的友谊,而“心期一片霜”则暗示了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聚的心情。
  1. 艺术特色
  • 形式特点: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阳韵,体现了古诗的格律和韵律美。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草花黏露重”的露水、“山色入春黄”的春天色彩等,都富有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黄山之中。
  1. 文化内涵
  • 友情主题:诗中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追求。
  • 自然和谐: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读彻的《将游黄山留别友人》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作,更是一篇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瑰宝。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黄山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