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送休园归里

多年望断杭州路。
忽买棹,长江去。
江水滔天阔无数。
沙明风定,斜阳影里,几点闲鸥鹭。
半生总被浮名误。
文字穷人实天付。
好客登车谁肯顾。
草椽三架,沙田二顷,此愿能完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龚贤并非明代诗人,而是一位清朝的文人画家,以其山水画而著名。《青玉案·送休园归里》是明朝诗人龚贤所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情感和对其归隐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具体介绍:

  1. 诗人简介
  • 龚贤(1493年—1566年),字玄宰,号柴丈人,江苏昆山人,明朝著名的文人、画家,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为“明代四大家”。
  • 龚贤擅长山水画,尤其以江南水墨山水闻名于世。他的画作风格独特,线条简洁流畅,色彩清新淡雅,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1. 诗意解读
  • 诗中“多年望断杭州路”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对家乡杭州的思念之情。
  • “忽买棹,长江去”描绘了诗人突然决定乘舟离开的情景,暗示了对自由或逃离现实束缚的向往。
  • 接下来,“江水滔天阔无数”形容了长江的壮阔景象,同时也象征着人生的无限可能。
  • “沙明风定,斜阳影里,几点闲鸥鹭”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江边沙滩上几只悠闲的鸥鹭,展现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致。
  • “半生总被浮名误”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追求和执着感到困惑和无奈。
  • “好客登车谁肯顾”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挚友情的珍视和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 “草椽三架,沙田二顷,此愿能完否”则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实现这一生活愿望的渴望。
  1. 文化影响
  • 《青玉案·送休园归里》作为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歌,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
  •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以及使用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龚贤的《青玉案·送休园归里》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情别绪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