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庵都谏谪官建宁

乍闻鸣凤下丹霄,捧檄重惊去路遥。
当殿人谁同庆忌,谪官天许对皋陶。
风霆正足旌狂直,禄秩将无点圣朝。
到日岛门烽燧息,蕉红榕绿引轻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蒿庵都谏谪官建宁》是清代诗人龚鼎孳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作于龚鼎孳被贬为建宁府的官员期间,表达了他的愤懑之情和对国家忠诚的态度。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龚鼎孳,字石城,号秋帆,又号蒿庵,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出身书香门第,才华横溢,是清朝初期的重要文人之一。龚鼎孳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尤以诗歌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2. 诗歌原文:乍闻鸣凤下丹霄,捧檄重惊去路遥。当殿人谁同庆忌,谪官天许对皋陶。风霆正足旌狂直,禄秩将无点圣朝。到日岛门烽燧息,蕉红榕绿引轻桡。
  3. 诗句解析:首句“乍闻鸣凤下丹霄”,描绘了诗人听闻有高飞之才的人时的场景,暗含对其才能的期待与赞赏。次句“捧檄重惊去路遥”则表达了由于使命重大,使原本平静的行程变得遥远而充满挑战。第三句“当殿人谁同庆忌”,可能是指当时的朝廷中有能人异士与之齐名,使得诗人感到既羡慕又有些许不安。末两句“风霆正足旌狂直,禄秩将无点圣朝”则表达了诗人尽管遭受贬谪,但仍保持着狂放不羁的个性,并且坚信自己仍能得到朝廷的认可和恩赐。最后两句“到日岛门烽燧息,蕉红榕绿引轻桡”则是诗人对未来日子的期盼,希望能够平安到达目的地,享受宁静的生活。
  4.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上。首先,龚鼎孳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如“鸣凤”象征着高才,“风霆”代表着刚烈的个性,“岛门烽燧息”则意味着和平与安宁的到来。其次,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简洁的句子传达出深沉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此外,龚鼎孳还善于运用对比和排比的手法,使得整首诗的节奏明快而又不失深沉,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5. 文化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极具特色。清代时期,朝廷中的权力斗争激烈,许多文人因此受到牵连而遭到贬谪。龚鼎孳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自然也不例外。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

可以看出龚鼎孳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深厚的造诣,而且在面对困境时也能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首诗不仅是龚鼎孳个人生活的写照,也是其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代表,展现了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精神追求。对于研究清代诗歌以及龚鼎孳本人的文学成就来说,此诗都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