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归居巢感怀

失路人归故国秋,飘零不敢吊巢由。
书因入洛传黄耳,乌为伤心改白头。
明月可怜销画角,花枝莫遣近高楼。
台城一片歌钟起,散入南云万点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归居巢感怀》是明末清初诗人龚鼎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和背景:

  1. 作者简介
  • 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号芝麓,安徽合肥人。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与钱谦益、吴伟业并称“江左三大家”。他的诗歌以兴会为标举,感慨兴亡,声情悲壮。
  1. 诗歌原文
    失路人归故国秋,飘零不敢吊巢由。
    书因入洛传黄耳,乌为伤心改白头。
    明月可怜销画角,花枝莫遣近高楼。
    台城一片歌钟起,散入南云万点愁。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初归居巢感怀》通过描绘失路之人归故国的秋天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漂泊与不安。诗中的“飘零”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凄凉。
  • 情感表达:诗人借“鸟为伤心改白头”等意象,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怀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 艺术手法:诗歌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如“明月怜销画角”、“花枝莫遣近高楼”等,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

《初归居巢感怀》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时代感的古诗。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还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不仅是龚鼎孳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