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 其一

首夏多恒风,尘霾蔽昏旦。
舞雩告山川,白𥿄催州县。
未省答天心,且望除民患。
黍苗不作歌,硕鼠徒兴叹。
仗马适一鸣,身名已涂炭。
贝玉方盈朝,此曹何所惮。
博士有正先,实趣秦时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日三首·其一》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张耒的一首七律诗,创作于《柯山集》之中。该诗描绘了夏日乡村清宁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内容如下:

  1. 创作背景
  • 张耒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相对开放,文人士大夫有机会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中去,包括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张耒作为一位文学家,可能多次游览过他笔下所描述的那样清新宁静的乡村,因此创作出这样的作品来表达他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1. 诗歌鉴赏
  • 全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夏季乡村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生活状态。通过对比夏日午后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平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理想生活状态。
  • 诗中“久斑两鬓如霜雪”一句,不仅描绘了岁月的痕迹,也隐喻了诗人对过去经历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1. 文化意义
  • 《夏日三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追求体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回归心灵平静的价值观念。
  1. 艺术特色
  • 张耒的诗作以其质朴无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平和、恬淡的美学理念。在艺术表现上,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瞬间美好,用简练的文字营造出浓厚的氛围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景致之中。
  1. 阅读建议
  • 在阅读《夏日三首·其一》时,可以结合作者的其他作品一起阅读,以更好地理解其整体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同时,也可以研究宋代的文化背景,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及其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

《夏日三首·其一》不仅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的诗篇,更是一份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探索和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思考,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学艺术,也能从中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