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下多经儒,杨君实宗匠。
方其对策时,已负人伦望。
未得侍承明,西京俄沦丧。
五马遂南来,汪黄位丞相。
几同陈东狱,幸遇明主放。
牧马饮江南,真龙起芒砀。
首献大横占,并奏东胡状。
是日天颜㢠,喜气浮彩仗。
御笔授二官,天墨春俱盎。
鱼丽笠泽兵,乌合松陵将。
灭迹遂躬耕,犹为义声唱。
松江再蹉跌,搜伏穷千嶂。
竟入南冠囚,一死神慨忼。
往秋夜中论,指事并吁怅。
我慕凌御史,仓卒当绝吭。
齐蠋与楚龚,相期各风尚。
君今果不食,天日情已谅。
陨首芦墟村,喷血胥门浪。
唯有大节存,亦足酬帝贶。
洒涕见羊昙,停毫默悽怆。
他日大鸟来,同会华阴葬。
哭杨主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杨主事》是诗人顾炎武创作的一首诗,通过对杨主事一生的描写和对其遭遇的感慨,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意及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力度的语言,勾勒出杨主事在政治舞台上的形象。诗中称“吴下多经儒,杨君实宗匠”,这不仅是对他学术成就的肯定,也反映了他在儒学界的重要地位。同时,“方其对策时,已负人伦望”一句,揭示了他早年的才华和声望。然而命运似乎对他格外苛刻,“未得侍承明,西京俄沦丧”,这句表达了他未能在明朝建立之初就有所作为的遗憾,以及随之而来的国运衰颓。这种个人悲剧与国家兴亡交织的情感,使得诗中的杨主事形象更加立体,更具悲剧色彩。
诗歌通过细腻地描绘杨主事晚年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的坚韧不拔和高尚节操。从“牧马饮江南”到“真龙起芒砀”,再到“首献大横占,并奏东胡状”,一系列事件的描述,不仅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更凸显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尤其是在面对国破家亡的境遇时,他能保持冷静和理智,最终得以“幸遇明主放”。这种经历不仅考验了他的意志,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位忠诚臣子的伟大品格。
诗中还体现了顾炎武深厚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通过对比杨主事的不幸遭遇和他的高尚品德,诗歌传递了一种对于历史人物评价和历史事件的复杂情感。这不仅是对杨主事个人的悼念,也是对那个时代的回顾,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一个具体人物的记叙,更是对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哭杨主事》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历史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不仅可以领略到诗人卓越的文学才华,更能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历史、道德等多方面的思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