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门旅宿

岁岁征骖讵有期,栖栖周道欲安之。
尼公匪兕穷何病,尚父维鹰老未衰。
市酒薄驱冬宿冷,山麰轻压晓行饥。
从知宇宙今来阔,不似园林独卧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土门旅宿》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心境和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
  • 顾炎武(1613—1682),名继坤,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明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参与抗清义军,后漫游南北,结交豪杰之士,为光复计。晚年定居华阴,仍不忘恢复。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体,涉猎广泛,包括经史兵农音韵训诂以及典章制度等。
  1. 诗歌原文
    岁岁征骖讵有期,栖栖周道欲安之。
    尼公匪兕穷何病,尚父维鹰老未衰。
    市酒薄驱冬宿冷,山麰轻压晓行饥。
    从知宇宙今来阔,不似园林独卧时。

  2. 诗歌解析

  • 岁月流逝的感叹:“岁岁征骖讵有期”,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岁月无情,人生易老,表达了对时光无法把握的悲哀和无奈。
  • 生活的艰辛与坚持:“市酒薄驱冬宿冷”,描述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冬天的寒冷和食物的匮乏,但诗人仍然坚忍不拔,继续前行。
  • 对自然的观察:“尚父维鹰老未衰”,诗人观察到自然界的生物依然坚韧不拔,即使年老也依然充满活力,从而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1. 历史背景
  • 《土门旅宿》创作于明亡后,这一时期顾炎武经历了许多动荡和变迁,他的生活和思想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1. 文化意义
  • 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历史的深刻观察,还反映了他对社会责任和国家命运的关注。
  1. 艺术特色
  • 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经历,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

《土门旅宿》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古诗,它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经验的记录,也是对整个时代的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顾炎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