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山人大均 自关中至

弱冠诗名动九州,纫兰餐菊旧风流。
何期绝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
独漉泥深苍隼没,五羊天远白云秋。
谁怜函谷东来后,班马萧萧一敝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是诗人顾炎武的作品。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宁人,明亡后改名炎武。他一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对宦官权贵,后又参加抗清起义。多次拒绝清廷荐举。其研究学问、为文作诗,都主张经世致用。

《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是顾炎武晚年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关中的所见所感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全诗如下:弱冠诗名动九州,纫兰餐菊旧风流。何期绝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独漉泥深苍隼没,五羊天远白云秋。谁怜函谷东来后,班马萧萧一敝裘。这首诗展现了顾炎武深邃的历史观和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诗中的“关中”指的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区域,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这里的经历,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特别是诗中的“班马萧萧一敝裘”,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物的落寞。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描述,更是一种对整个时代的反思和总结。

顾炎武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传统的诗词韵味,又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能够深刻地反映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时代精神。例如,《日知录》等作品,内容充实、结构严密,且文情并茂。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顾炎武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和对未来的思考。

《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作为顾炎武晚年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其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世界,更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变迁。《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是顾炎武诗歌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顾炎武的文学成就,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