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迟十载五湖湄,久识元城刘器之。
百口凋零馀仆从,一身辛苦别妻儿。
心悲漳水春犁日,目断长洲夕雁时。
独我周旋同宿昔,看君卧起节频持。
赠刘教谕永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刘教谕永锡》是明代诗人顾炎武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情谊和不舍之情。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悲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诗歌原文:
栖迟十载五湖湄,久识元城刘器之。百口凋零馀仆从,一身辛苦别妻儿。
心悲漳水春犁日,目断长洲夕雁时。
独我周旋同宿昔,看君卧起节频持。诗歌背景:顾炎武在诗中提及了与刘教谕(即教谕刘永锡)相识十年的经历。两人曾在五湖地区共事,共同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诗人用“百口凋零”来表达自己的家破人亡之苦,以及与妻子儿女分离的哀伤。同时,他以“心悲漳水春犁日”和“目断长洲夕雁时”来描绘自己内心的悲苦和对远方友人的牵挂。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孤独中依然坚持与友人同行的决心。
诗歌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与离别。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顾炎武展示了朋友间的深厚情感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诗人的情感投入和对友人遭遇的同情构成了这首诗的核心内容。
艺术特色:顾炎武的诗歌以其质朴、真挚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直接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不拘泥于传统格律。在《赠刘教谕永锡》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百口凋零”和“一身辛苦别妻儿”等,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力量和文化内涵。
《赠刘教谕永锡》不仅是对一个历史时期的见证,也是对人性深度探索的成果。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在动荡时代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