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 · 学而篇 · 第五章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介绍
“论语 · 学而篇 · 第五章”中的原文是:“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学而篇”,这是一部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仁爱原则和君子行为准则。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行为和品质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敬事、诚信、节约开支,并关心人民的生活。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对于统治者和领导者的期望标准。在治理国家时,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还要能够体恤百姓疾苦,做到公平正义。
“敬事而信”意味着领导者应当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职责,树立诚信的形象。诚信不仅是个人品质的体现,也是社会交往的基石。一个领导者如果能够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他的政策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国家的治理才能得到改善。
“节用而爱人”则是对领导者经济管理的一种指导,提倡节约使用资源,关爱民众。这一思想在现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使民以时”则是指领导者要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不违背农时,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一句话不仅阐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也体现了他对于领导者的道德期待和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中,这些思想仍然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宝贵财富,为人们提供了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的领导者的重要参考。
注解
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乘 (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三人,车下步卒七十二人,後勤人员二十五人,凡百人。
千乘之国:指拥有千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