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论语 · 学而篇 · 第六章》是孔子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的一部分。以下是对这一章节的详细介绍:
《论语·学而篇·第六章》不仅仅是一篇关于道德规范的经典语录,更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在生活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指南。孔子的思想至今仍对人们有着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在个人修养、家庭关系还是社会责任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