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自延平归赍至御札

春风一夕动三山,使者持旌出汉关。
万里干戈传御札,十行书字识天颜。
身留绝塞援枹伍,梦在行朝执戟班。
一听纶言同感激,收京遥待翠华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定自延平归赍至御札》是清代诗人顾炎武的作品。下面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风格以及它在文学上的意义:

  1. 诗歌原文
    春风一夕动三山,使者持旌出汉关。
    万里干戈传御札,十行书字识天颜。
    身留绝塞援枹伍,梦在行朝执戟班。

  2. 诗歌翻译
    春风一夕动三山,使者持旌出汉关。
    万里干戈传御札,十行书字识天颜。
    身留绝塞援枹伍,梦在行朝执戟班。

  3. 诗歌赏析

  • 春风一夕动三山:这里的“春风一夕”,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春天夜晚,或者更宽泛地表达了一种季节变化带来的生机与活力。而“三山”,可能是对某座山脉的雅称,亦或是对某个地名的借代,增添了诗中的神秘色彩。
  • 使者持旌出汉关:这里的“使者”和“旌”,都是古代传递信息的重要元素。旌旗通常用于军队中,用以标识方向和传递命令;使者则代表着皇帝的代表或使者,负责传达皇命。结合这两点,可以想象出一幅古代使者骑马跨越山川,手持旌旗,从汉关出发的场景,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
  • 万里干戈传御札:这里的“干戈”是指兵器,通常用来形容战事。而“御札”则是皇帝的诏书。这里描绘的是战争背景下的紧张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和平的重要性。诗句通过“传御札”这一动作,传达出即使在战乱之中,也有着和平的消息传来,为人们带来了一丝希望。
  • 十行书字识天颜:这里的“天颜”指皇帝的容貌或面容,象征着尊贵和权威。而“十行书字”则形容文字的多寡和书写的工整程度。这句诗意味着即使战争让世界陷入混乱,但皇帝的诏书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到每一个角落,让人们感受到皇帝的关爱和关怀。
  • 身留绝塞援枹伍:这里的“援枹”是一种击鼓的动作,通常用来激励士气。而“枹”则是鼓槌。这句诗描述了一个身处边疆的士兵,虽然身陷险境,但仍坚守岗位,准备随时迎接挑战。他的身影成为了边塞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展现了战士们的坚韧和忠诚。
  • 梦在行朝执戟班:这里的“执戟”是一种手持武器的姿势,通常用于侍卫或护卫之职。而“行朝”则是指朝廷或政府所在地。这句诗意味着虽然诗人身处远方,但他仍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回到朝廷,为国效力。这种梦想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 明末清初: 此时期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动荡。顾炎武生活在这个时期,他的诗歌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人民的苦难。
  1. 作者介绍
  • 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地理学家,被尊称为“亭林先生”。他的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著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李定自延平归赍至御札》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还能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