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太傅祠

拱木环遗寝,空山走部民。
循良思旧德,执节表淳臣。
几杖中兴礼,丹青御座亲。
至今传俎豆,长接大騩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卓太傅祠》是一首清代诗人顾炎武创作的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

  1. 作者介绍
  • 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今属江苏)人,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及语言学家。
  • 创作背景:在清军南下期间,顾炎武不仅参与反宦官权贵的行列,还组织起兵抗清。失败后,他游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观察时局,图谋复兴,但最终选择了不仕清朝。
  1. 诗歌原文
  • 内容概括:“拱木环遗寝,空山走部民。循良思旧德,执节表淳臣。几杖中兴礼,丹青御座亲。至今传俎豆,长接大騩春。”这几句表达了他对已逝太傅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 诗句解析:首二句描绘了祠堂周围的景致和氛围。“循良思旧德”则透露出对太傅政绩的追忆与赞美。最后两句则寄托了他的期望,希望这种美德能够延续下去,并被后人铭记。
  1. 诗歌鉴赏
  • 艺术风格: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语言质朴却不失深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来抒发情感,反映了顾炎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洁的情操。
  • 思想内涵:诗歌中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还体现了顾炎武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反思。他通过描写祠堂的环境来隐喻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
  • 历史背景:在了解这首作品时,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以及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1. 相关文献
  • 除了《卓太傅祠》这首诗外,顾炎武还有其他多篇文学作品,如《日知录》。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顾氏的文化遗产,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阅读材料。
  1. 读者建议
  • 深入解读: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推荐深入研究顾炎武的其他作品以及清代的其他诗词作品,以获得更全面的理解。
  • 历史背景:同时,了解清代的历史背景和顾炎武个人的政治经历,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时代意义。

《卓太傅祠》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历史人物崇敬之情的诗歌,同时也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一种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与研究,不仅能够领略到其艺术魅力,还能够深入理解作者的哲学思想和历史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