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李子德 其二

积雨秋方涨,相迎到华阴。
水惊龙斗驶,泥怯马蹄深。
尚阻东轩伫,多烦濑口寻。
白云清渭色,聊足比君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李子德其二》是清代诗人顾炎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顾炎武,字景范,一字宁人,号亭林,明末清初的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他出生于江苏昆山,是明末清初诗文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著称于世。
  1. 诗词原文
    积雨秋方涨,相迎到华阴。
    水惊龙斗驶,泥怯马蹄深。
    尚阻东轩伫,多烦濑口寻。
    白云清渭色,聊足比君心。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此诗开篇即以“积雨秋方涨”勾勒出一种萧瑟秋景,接着用“水惊龙斗驶,泥怯马蹄深”描绘了一幅秋水暴涨、泥泞难行的图景,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
  • 情感表达:诗中的“尚阻东轩伫,多烦濑口寻”展现了诗人因环境不便而滞留不前的情绪,而“白云清渭色,聊足比君心”则透露出诗人在艰难境遇中仍能保持一份超脱和宁静,与友人心意相通的豁达情怀。
  1. 创作背景及影响
  • 创作背景:据史料记载,顾炎武晚年因政治原因被迫隐居山林,生活颇为不易,这首诗可能是他在特定时期所作,反映了他的心境和当时的生活状态。
  • 文学价值:《过李子德其二》作为顾炎武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境界,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1. 艺术特色
  • 音韵美:顾炎武在诗歌创作中注重音韵的选择和搭配,使得整首诗既符合古典诗歌的音乐性,又不失其内在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意象生动:诗中通过描绘具体的自然景物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如“水惊龙斗驶”和“泥怯马蹄深”等意象生动传神,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1. 文化意义
  • 历史见证:顾炎武身处明清鼎革之际,其诗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政治变迁。通过对《过李子德其二》等作品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
  • 思想启迪:顾炎武的诗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更在思想上展现出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他的诗歌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过李子德其二》作为顾炎武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从艺术价值还是文化意义上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卓越的文学才华,更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赏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