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潘节士之弟耒

笔削于年在,英灵此日沦。
犹存太史弟,莫作嗣书人。
门户终还汝,男儿独重身。
裁诗无寄处,掩卷一伤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潘节士之弟耒》是清代诗人顾炎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才华,更深刻体现了顾炎武的哲学思想与生活态度。

诗作中,诗人以“笔削于年在”,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英灵此日沦”则透露出对逝去英灵的追思。其中“犹存太史弟,莫作嗣书人”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传承的重视,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现状的批判。诗中“门户终还汝,男儿独重身”等句,更是流露出诗人对于个人责任和担当的思考。

顾炎武作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其作品不仅仅局限于诗歌,还包括了政治、学术、哲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他的诗作同样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政治立场。例如在《亡友潘节士之弟耒远来受学兼有投诗答之》中,诗人通过描述友人从远方来学习的情景,表达了对知识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寄潘节士之弟耒》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幅展现顾炎武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与探讨,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顾炎武的文学成就和思想深度,还能更好地领悟到他作为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