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涩不谐时,榠楂类谏果。
其枝能连理,其干瘿磊砢。
聊用物土宜,袖携未能夥。
顾邀使君珍,置之玉盘左。
自惭謇谔姿,行恐家声堕。
使君云好之,非果而以我。
敢效行冲言,愿得存药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味涩不谐时,榠楂类谏果。
其枝能连理,其干瘿磊砢。
聊用物土宜,袖携未能夥。
顾邀使君珍,置之玉盘左。
自惭謇谔姿,行恐家声堕。
使君云好之,非果而以我。
敢效行冲言,愿得存药裹。
《次韵奉酬宋牧仲使君《和公以榠楂见贻口占为谢》》是一首七言律诗,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之手。此诗作于元祐二年(1087年),当时作者任汝州团练副使。这首诗通过诗人对榠楂的品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在这首诗中,苏轼首先描绘了榠楂的形态与色彩,“碧叶轻红实,丹根照绿枝”,通过对榠楂叶片、果实以及根部的颜色描述,生动地展现了其美丽的姿态。然后,他进一步赞美了榠楂的品质,“香风清露润,幽色翠烟滋”,不仅强调了榠楂的自然属性,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清新高雅品质的赞赏。最后,诗人以“莫惜持来往,相期共岁寒”结尾,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重,也寄托了对未来岁月的期待。
《次韵奉酬宋牧仲使君《和公以榠楂见贻口占为谢》》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诗歌,充分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对友谊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