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石和上偈二首 其一

七十阇黎法席开,拈椎竖拂吼如雷。
十年饱吃箩边饭,伴我腰包行脚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浮石和上偈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释大通的作品,而非释慧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哲理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释大通(1049-1121)是一位南宋时期的禅宗僧人,他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佛教文化的独特视角。他的作品在文学艺术和哲学思想方面都有所建树,对后世影响深远。

  2. 原文及翻译:释大通的《偈二首 其二》原文如下:
    为僧六十鬓先华,无补空门愧出家。
    愿乞封回礼部牒,免孤蜁老衲袈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作为僧侣的生活状态的反思和感慨。诗中“为僧六十”指的是释大通已经年满六十,而“无补空门愧出家”则透露出一种对于修行目的的困惑和自责。最后两句“愿乞封回礼部牒,免孤蜁老衲袈裟”反映了他希望获得官职、摆脱僧侣身份的愿望,但又感到自己的修行未能给世俗带来利益。

  3. 作品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深刻的人生感悟和禅宗意境的体现上。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诗人捕捉到了人世间的冷暖和人生的无常。诗中的意象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如“鬓先华”(鬓发开始变白)象征着生命的衰老,而“蜁”(音liǎo)老衲袈裟则是对僧侣生活的象征性描述。

《浮石和上偈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歌,也是研究宋代禅宗文化的重要文献。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象征,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