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今之人,岂无师友。
崇朝乌集,日中兔走。
何如矢心,况念携手。
哭绝陈桹,坟鲜渍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凡今之人,岂无师友。
崇朝乌集,日中兔走。
何如矢心,况念携手。
哭绝陈桹,坟鲜渍酒。
《小筑诗十章为邹孟阳作 其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五言古诗。韩愈(768年—824年12月24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省朝阳市)。因避讳父亲名讳,以字行。贞元八年(792年)登进士第,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事触怒权臣,贬阳山令。后历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官至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韩昌黎”。谥号“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在《小筑诗十章为邹孟阳作 其七》中表达了他对朋友邹孟阳的深情厚意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这首诗共十章,其中第七章最为脍炙人口:“欲识零陵郡,春来五月时。黄梅初可吃,白水尽堪期。雨霁千峰出,天晴一鸟飞。此身无定处,何计到君栖?”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韩愈作为文人的独特气质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