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学而篇 · 第十五章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介绍

《论语·学而篇·第十五章》是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的一章,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在这部经典中,孔子提出了许多关于学习和教育的精辟观点,其中第五十三章的内容如下: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者也。” ——《论语·学而篇·第十五章》

这一章的核心观点是赞扬和肯定孔子的学生子贡,他能够敏锐地思考,并且喜欢学习,而且不以向地位比他低的人提问为耻。这是对学习态度的一种肯定,强调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勇于提问,不断追求知识,并且保持谦逊的态度。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教育观念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解

谄:意为巴结、奉承。

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