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咏雪月故事短歌十四首 其二 穆天子

黄台高丘夜飞雪,白云西没瑶池碣。
草泽茫茫猎银海,万里玉门断车辙。
黄竹歌残八骏催,化人只解揽祛回。
还冯雪岭看两极,却上中天千仞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戏咏雪月故事短歌十四首 其二 穆天子”是钱谦益创作的一首古风诗歌,旨在描绘古代帝王穆天子游赏雪月的浪漫情景。以下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进行详细解析:

  1. 诗歌原文及其解读
  • 原文:“穆天子游天下乐事,四者难并。”
  • 这句诗意味着穆天子在游历天下时,能够体验到的乐事并不多,其中最难以兼得的是欣赏雪月的美景。
  • 原文:“寻绎各得七事。”
  •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思考,发现雪、月、山阴蓝关之雪、牛渚赤壁之月等场景,虽然可以让人清心洗髓,但并无太大吸引力。
  • 原文:“虽可清神濯骨,今无取焉。”
  • 尽管这些自然景色有着清洁心灵、锻炼体魄的效果,但对于现代人来说,它们并不值得追求。
  • 序言
  • 钱谦益在序中提及了《戏咏雪月故事短歌十四首》的创作动机,即他在中秋佳节期间,由于身体不适而无法外出观赏雪月之美,因而创作了这组诗歌来表达他的感受。
  1. 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 穆天子:指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周穆王,他是西周时期的一位君主,以其丰富的游历经历和传奇色彩著称。
  • 雪月: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雪和月常常被用来象征清高、纯洁和幽美。在古代文人的笔下,雪月常被视为美好景象的代表。
  • 短歌:这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通常由四句组成一短歌,每句称为一“节”,合起来构成一首完整的作品。
  1. 艺术特色与审美体验
  • 意象选择:诗人通过对雪、月、山阴蓝关之雪、牛渚赤壁之月等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于自然美的感悟和向往。
  • 情感抒发: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因身体不适而无法享受雪月之美而产生的遗憾和无奈。
  • 意境营造:整个诗歌构建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自然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1. 读者共鸣与启示
  • 个人体验:对于现代人来说,阅读这类诗歌能够唤起人们对美好自然景象的向往和回忆。同时,也能够让读者反思现代生活与古人游历之间的差距。
  • 历史传承:通过了解古人的游赏活动和文化背景,可以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戏咏雪月故事短歌十四首 其二 穆天子》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它不仅展示了古人游赏雪月的美好情景,也反映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对于现代人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