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日御薄下春,万里一碧澄秋容。
炼丹台阳访丹室,斗绝下瞰冯夷宫。
灵区占据宜神物,阴雨穿穴多蛟龙。
何当劫灰养伏火,岂有石室支㓻风。
頫窥悼慄据棂槛,却倚眩运凭虚空。
丹峰香炉屹相向,翠微飞来翼以从。
三十六峰离又属,化贸幻出千芙蓉。
俯仰堪舆恣枕藉,烟海茫茫天地易。
星河错落九天近,日月回周两丸迮。
高山矗立群蚁封,巨浸微茫一牛迹。
忆昔轩辕铸丹鼎,相度玆台作宫宅。
抽添火候资阳乌,采炼阴符用月魄。
役使百灵守垆韛,错列千峰俨陛戟。
一袭珠函至今在,千年鬼物谁敢扼。
天风萧骚日已夕,揽衣欲下心不怿。
文楸万木声摵摵,素女清弦响金石。
南斗阑干星可摘,安得商飙发两腋,望仙峰顶看月白。
登炼丹台归宿天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炼丹台归宿天海》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幅宏大的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从内容上看,诗的前两句“日御薄下春,万里一碧澄秋容”,描写了春日里阳光明媚、大地一片碧绿的景象。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和赞美。接下来的内容,“炼丹台阳访丹室,斗绝下瞰冯夷宫”,则是诗人对于炼丹台的探访,这里的炼丹台似乎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充满了道教色彩。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登炼丹台归宿天海》中,“灵区占据宜神物”一句,不仅描绘了炼丹台周围的自然环境,还暗示了这里可能隐藏着某种神秘的力量。同时,“三十六峰离又属,化贸幻出千芙蓉”这一句,更是将山峰变幻莫测的自然景观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从结构上看,全诗四句简洁明了,却意蕴深远。《登炼丹台归宿天海》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的象征。诗人通过这样的创作,传达了一种对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登炼丹台归宿天海》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赞美的诗歌,更是一部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艺术品。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刻画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值得读者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