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送林铨之吴门

君不见山阴刘念台,横经籍书门不开。
白袍生徒户屦接,釜甑亭午生浮埃。
又不见闽客林六长,手持刘扎来相访。
经年卧病虞山头,三旬九食断还往。
林君穷饿良可惜,多君不愧山阴客。
萧条襆被何所之,况值天高风急时。
昨夜邮中传片纸,清漳孤臣幸不死。
君闻此言挥手别,一笑眉闲黄色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短歌送林铨之吴门》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困境的同情和对其不屈不挠精神的赞扬。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歌背景
  • 作者生平: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尚湖,又号牧斋、蒙叟等,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礼部侍郎,因温体仁陷害而革职。后南明弘光时出为礼部尚书,清兵南下时降清,任礼部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明史副总裁。
  • 创作时间: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据诗中描述,“昨夜邮中传片纸”,表明该诗可能是在收到友人书信后所作,以表达自己的感慨与祝愿。
  1. 诗歌原文
    君不见山阴刘念台,横经籍书门不开。白袍生徒户屦接,釜甑亭午生浮埃。
    又不见闽客林六长,手持刘札来相访。经年卧病虞山头,三旬九食断还往。林君穷饿良可惜,多君不愧山阴客。
    萧条襆被何所之,况值天高风急时。昨夜邮中传片纸,清漳孤臣幸不死。君闻此言挥手别,一笑眉闲黄色起。

  2. 诗歌主题

  • 友情颂扬:诗中通过对友人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处境的同情。
  • 时代感慨:诗中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人物和境遇,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1. 艺术特色
  • 用典巧妙:诗中使用了“刘念台”和“刘札”等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尊重,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 意象生动:诗中的“釜甑亭午生浮埃”等意象,生动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物状态,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对现实的关注。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诗人之一,钱谦益的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化传承:通过对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的记录,这首诗成为了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文献之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短歌送林铨之吴门》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友人困境的深切同情,也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友情的颂扬,也是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洞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