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庐山知微长老

大师昔陷若卢狱,长老一身视饘粥。
大师今埋五乳峰,长老六时司鼓钟。
死生形影不相舍,长老为云师为龙。
大师石塔何崔嵬,影堂正向庐山开。
焚香扫地坐复卧,卧听瀑布如崩雷。
塔里明灯尝不动,塔前青松手所种。
若问长老年几何,长老身心尽如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庐山知微长老》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由明末清初著名诗人钱谦益创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作者信息
  •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尚湖,又号牧斋,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礼部侍郎,为温体仁所陷被革职。南明弘光时,出为礼部尚书。清兵南下时降清,任礼部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明史副总裁。半年后,称疾归里。诗文皆工为一时文宗。
  1. 诗歌原文
    太师昔陷若卢狱,长老一身视𫗴粥。
    大师今埋五乳峰,长老六时司鼓钟。
    死生形影不相舍,长老为云师为龙。

  2. 诗作解析

  • 历史事件与隐喻:在这首诗中,“若卢狱”暗指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斗争场所——东厂,而“长老”则可能指的是在动荡时代依然保持节操和智慧的人物。通过对比“大师”和“长老”的命运,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中人物命运的深刻感慨。
  • 哲理思考:诗中的“死生形影不相舍”以及“长老为云师为龙”等句子,体现了诗人对生死轮回、超脱世俗的高远追求和哲学思考。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也反映了其对人生、宇宙的独到见解。

通过深入分析《赠庐山知微长老》,不仅可以了解到钱谦益的文学成就和他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能从中领悟到诗人对于生命、历史和自然的深刻理解。这种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历史的反思,使得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也是哲学上的智慧结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