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老鸦群作恶,夺我鹊巢反啄鹊。
鹊群苦少鸦苦多,冬架春成枉作窠。
拚将我巢为汝室,哑哑聒耳听不得。
苍然一鹞号鸷鸟,左翎撩风右掠草。
眼看鹊弱与鸦强,何忍盘回坐树旁。
君不见鹞兮鹞兮善择木,浮图有穴崖有屋。
鸦群自笑鹊自哭,注目寒空且攫肉。
鹊巢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鹊巢行》是一首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创作的诗歌,通过描绘树上老鸦群作恶的场景,以及鹊与鸦在巢穴争夺中的争斗和无奈,揭示了人与自然界生物间的矛盾关系,以及个体在自然法则面前的无力感。
从文学价值来看,《鹊巢行》作为钱谦益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才能,也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心态。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生物间的互动,同时也映射出当时社会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诗经》中的“鹊巢”故事被后世广泛引用,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象征。而《鹊巢行》则以新的语境和视角重新诠释了这一典故,使得这一古老故事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从历史背景来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处于明朝末年,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困苦不堪。在这样的背景下,《鹊巢行》可能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鹊巢行》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生物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和行为,这种表现方式既新颖又富有想象力,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同时,通过对老鸦和鹊的争斗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于弱肉强食现象的不满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鹊巢行》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