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子罕篇 · 第三十章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 另一译法】

孔子说:“可以同他一道学习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道立下高远的志向。可以同他一道立下高远的志向,未必可以同他一道事事依礼义而行事。可以同他一道事事依礼义而行事,未必可以同他一道通权达变。”

介绍

《论语·子罕篇第三十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语录体散文,由孔子及其弟子所撰。该篇章涵盖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弟子对其师的议论,以及孔子的活动记录等内容。以下是对该篇章的介绍:

  1.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在《论语·子罕篇第三十章》中,孔子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学习态度,强调了通过学习可以使人快乐。同时,他还提倡仁爱之心,认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表达了他对仁的追求和实践。

  2. 孔子的修养理念:《论语·子罕篇第三十章》中也提到了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见解,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这些观点体现了孔子对于道德修养的深刻理解。

  3. 孔子的求道观念:在本章中,孔子还阐述了其对道的理解,道不远人,强调了学问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

  4. 孔子对亲情和人际关系的看法:通过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孔子表达了他对亲人和爱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他的情感世界。

  5. 孔子对礼制的尊崇:本章还描述了孔子对周礼的尊重和身体力行,说明孔子非常重视礼仪制度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论语·子罕篇第三十章》不仅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孔子思想和古代礼仪制度的宝贵资料。通过对这一篇章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孔子的教育理念、道德修养以及社会责任感。

注解

适道:适,往。这里是志于道,追求道的意思。

立:坚持道而不变。

权: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