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尊檀板落花天,乐府新翻《红豆篇》。
取次江南好风景,莫教肠断李龟年。
遵王敕先共赋胎仙阁看红豆花诗吟叹之馀走笔属和八首 其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遵王敕先共赋胎仙阁看红豆花诗吟叹之馀走笔属和八首 其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此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春天,王维奉旨前往洛阳,在赴东都途中游览了洛阳名胜,并有感而发。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红墙碧瓦的佛寺,映衬着绿树红花,美不胜收。
首先来看第一、二句:“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这两句描写的是洛阳城外的景色,一条清澈的小河从远方蜿蜒而来,河水潺潺,带着长长的堤岸。远处的车马往来不息,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洛阳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
接着看第三、四句:“绿树荫中道,清阴晓不减。”“清阴”是指树荫下的清凉之意,诗人用“不减”来形容清阴之美,可见诗人对于这种美景的喜爱之情。这里的“绿树”不仅指的是树木本身,还隐含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然后是第五、六句:“此地动归念,东西别不识。”“此地”指的是胎仙阁所在的洛阳城,诗人在这里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他虽然身处异地,但心中却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情感让人深感共鸣。
第七、八句:“看尽游人道,归来未及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洛阳之行的感受。他看到了游人络绎不绝的景象,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然而,当他想要回归故乡时,却发现时间已经不够了,只能在归来的路上欣赏沿途的风景。
《观胎仙阁看红豆花诗》这首诗语言简练而优美,通过对洛阳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洛阳美景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