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谣五首 其三

叉衣上马绝飞埃,百石弓弦霹雳开。
千骑跨坊传炬火,使君海岸射潮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娄江谣五首 其三”是一首表达作者对于世事的感慨和自我反省的七言绝句。贯休,这位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僧人、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在这首诗中,“气与非常合,常人争得知。直须穷到底,始是出家儿。”这几句,通过对比寻常人与出家人的视角和行为,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觉悟和对佛法的深层理解。

诗中的“阁雀衔红粟,邻僧背古碑”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禅意的画面:一只小雀衔着红色的小米,而旁边的和尚则背着一块古老的石碑。这种描写虽简单,却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于名利看淡的心态。

诗的后两句“祗应王与谢,时有沃州期”,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繁华的一种淡然看法。这里提到的“王与谢”指的是古代著名的王姓和谢姓家族,他们常常被用来比喻显赫一时的家族或人物。诗人在这里可能是指那些显赫一时的人物,最终也不过是过眼云烟。他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一种人生无常的哲理,以及对世俗荣华富贵的不屑一顾。

在《放言五首·其三》中,白居易用“不用钻龟与祝蓍。辨材须待七年期。王莽谦恭未篡时。一生真伪复谁知?”来表达自己对于占卜吉凶和真假难辨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和才能是需要时间和实践来验证的,不是通过简单的占卜或迷信就能得到的。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知识和真理的坚持,以及对当时社会迷信风气的批判。

《娄江谣五首 其三》是贯休通过诗歌传达其对佛法的理解、对名利看淡的态度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然看法。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