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泰伯篇 · 第十六章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上诚恳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介绍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以立;三去之,民亦便辟(bi)而无害,人希及矣。虽欲从之,末由也己。”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做到了最高的道德境界了!他三次把国家让给别人,老百姓得以生存;第三次放弃权力,老百姓也不再顺从暴政,没有人能够赶上他。即使想跟着他走,也没有办法啊。”

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篇》,是关于古代政治家和道德典范的评价。孔子对泰伯的高度赞扬体现了他对德行高尚者的崇敬之情,并且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于社会秩序与个人品德的重要性的强调。

在这一章里,孔子通过赞美泰伯三次让国于民的行为来表达对他卓越品质的认可。泰伯三次放弃权力以利百姓的举动展现了他无私、宽广的心胸和

注解

狂而不直:狂者多爽直,狂是其病,爽直是其可取。凡人德性未醇,有其病,但同时亦有其可取。今则徒有病而更无可取,则其天性之美已丧,而徒成其恶,此所谓小人之下达。狂,急躁、急进。

侗而不愿:无知者多谨愿,今则既无知,又不谨愿。侗(tóng):无知义。愿:谨慎、小心、朴实。

倥倥(kōng kōng)而不信:愚悫者多可信,今则愚悫而又不可信。悾悾:愚悫(què)义。

吾不知之矣:此为深绝之之辞。人之气质不齐,有美常兼有病,而有病亦兼有美。学问之功,贵能增其美而释其病,以期为一完人。一任乎天,则瑕瑜终不相掩。然苟具天真,终可以常情测之。今则仅见其病,不见其美,此非天之生人乃尔,盖习乎下流而天真已失。此等人不惟无可培育,抑亦不可测知,此孔子所以深绝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