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乡党篇 · 第四章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谨慎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站,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走,也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他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起来,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一样。提起衣服下摆向堂上走的时候,恭敬谨慎的样子,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退出来,走下台阶,脸色便舒展开了,怡然自得的样子。走完了台阶,快快地向前走几步,姿态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是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介绍

《论语》中的“乡党篇”是孔子及其弟子们记录的儒家经典之一,涵盖了许多关于个人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的内容。其中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孔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标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章节的内容,并阐述其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1. 入公门时的行为规范:孔子在本章中强调,进入公共场合时应该表现得庄重恭敬,就像不能容忍自己的存在一样。这种表达不仅仅是一种礼仪,而是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德行的重视。

  2. 立于门内的姿态:在门内站立时,要确保自己的姿势既不偏左也不偏右,这样既显得稳重又不失谦逊。行走时要避开门槛,这不仅是出于礼貌,也是为了避免不洁之物带来的尴尬。

  3. 过礼时应有的表现:当经过他人座位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表现出尊重。这种表现不仅是对他人的礼貌,也反映了儒家倡导的和谐相处之道。

  4. 升堂时的礼节:在进入厅堂或办公场所时,要像鞠躬一样保持适当的姿态,屏气敛声,以示谦卑和谨慎。

  5. 摄齐升堂的细节:从门外进入大厅时,需要整理好衣帽,如摄齐,这不仅是外在的整洁,也是内心谦逊的象征。

  6. 言谈举止应符合的准则:在公共场合发言时,语言要简练而有节制,不要过于张扬,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或误解。

《论语·乡党篇》中的第四章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一套行为规范,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和精神追求。它教导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如何保持谦逊、恭敬和自律,这些都是儒家文化中最为核心的部分。通过学习这一章节,人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的道德观念,还能够将这些理念应用到现代生活中,指导自己在复杂社会中的行为选择。

注解

入公门:走进朝廷大门。

鞠躬如:低头欠身以示恭敬的样子。

不履阈(lǔyù):不踩门坎。

过位:经过国君坐位。

躩(jué):快步貌。

摄齐:提起衣裳下摆。

屏(bǐng)气:屏住呼吸。

降一等:走下一级台阶。

逞颜色:脸色舒展放松。逞:放松。

怡怡如:怡然,愉快的样子。没阶:走完台阶。复其位:回到原先的坐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