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
《论语·乡党篇·第九章》是《论语》中一篇,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内容。下面将深入探讨该篇章:
通过对《论语·乡党篇·第九章》的简要介绍和解读,可以看到孔子在其著作中对个人修养、社会秩序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思考。这些教诲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现代社会同样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通过学习和实践孔子的思想,可以帮助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平静与自我提升的途径。
不宿肉:不使肉过夜。古代大夫参加国君祭祀以后,可以得到国君赐的祭肉。但祭祀活动一般要持续二三天,所以这些肉就已经不新鲜,不能再过夜了。超过三天,就不能再过夜了。
祭肉:这是祭祀用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