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三十九

编蒲曾记昔因缘,蒲室蒲庵一样便。
宽比鹅笼能缩地,温如蚕室省装绵。
灯明龙蛰含珠睡,风暖鸡栖伏卵眠。
针孔藕丝浑未定,于今真学鸟窠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三十九》是明代文学家李攀龙的一首诗作。李攀龙(1565-1630),字于鳞,号沧溟子,历城(今属山东)人。他是“后七子”之一,也是公安派的主将,与谢榛、宗臣等并称“后五子”,世称“南国李”。

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病起闲书数行,聊以自娱。偶拈旧日诗料,不无小补。
病起闲书数行,聊以自娱。偶拈旧日诗料,不无小补。
病来诗思减,懒向灯前读。欲把残篇续旧题,怎奈病来心绪乱。乱。乱。乱!

这首诗是诗人在病中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二个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在病中对诗歌创作的无奈和感慨之情。

这首诗是李攀龙晚年的作品,他在明末清初的文人群体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诗风豪放,善于运用比兴手法,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