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五

病多难诉乳山翁,不但双荷睹赛聋。
喑讶仲长还有口,痹愁皇甫不关风。
畏寒塞向专涂北,负日循墙只傍东。
莫谓豳人徒改岁,老能熏鼠岂无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五》是清代文学家钱谦益的作品。钱谦益的这组诗作不仅体现了作者在文学上的深厚造诣,还反映了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路历程与思想感情。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五》:

  1. 作品背景
  • 《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是钱谦益在其晚年时期所作,共四十四首,分为前四十首和后两首。这组诗歌是在康熙二年冬(1663年)创作的,而最后两首则作于新岁元旦。
  • 这组诗是钱谦益撒手人寰前的绝笔,集中体现了他垂暮之年的心境和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1. 创作动机
  • 《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的创作背景深植于作者个人的遭遇与时代背景之中。钱谦益因上气疾卧榻无聊,在疾病中沉浸于诗词创作,借以抒发心中情感。
  • 这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心迹的诗作,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现象的一个缩影,通过对九九消寒图的描绘来寄托自己对国家盛衰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钱谦益试图通过诗歌去探究和呈现自己的形象,超越了历史的框架与道德的评价标准。
  • 该组诗作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如对挚友的怀念、对门弟子的关爱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五》是钱谦益留给后世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它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经历的记录,更是对那个时代的深刻反思与批判。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钱谦益深邃的艺术造诣,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与价值追求。

相关推荐